由于家用冰箱、空调及冷柜都用到
制冷剂,为人们普遍认知。因而制冷空调行业成了破坏臭氧层和制造温室效应的众矢之的。但人们很少知道,大部分
氟利昂排放是由于化工工业生产过程造成的,
空调制冷剂的泄漏只是一小部分。
空调制冷剂能够破坏臭氧层是因为制冷剂中有氟氯烷氢元素的存在,而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制冷剂在缓慢氧化分解过程中,生成大量的温室气体,如CO2等。所以根据空调制冷剂的分子结构,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:
1. 氯氟烃类:简称CFC,主要包括R11、R12、R113、R114、R115、
R500、R502等,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最大,被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列为一类受控物质,此类物质目前已禁止使用,在制造聚氨酯海绵的过程中,R11已由
R141b作为过渡性替代品。
2. 氢氯氟烃:简称HCFC,主要包括
R22制冷剂、R123、R141b、
R142b等,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小一点,因此,目前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。在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中R22制冷剂被限定2030年淘汰。
3. 氢氟烃类:简称HFC,主要包括
R134a制冷剂,
R407C制冷剂,
R410A制冷剂等,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,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。在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,在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