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获得一致通过,给氢氟碳化物HFCs(即含氟制冷剂)带上了紧箍咒。修正案预计全球将减少88%的HFCs,从而防止本世纪末全球升温0.5℃。牺牲小小一个制冷剂行业,就能减少全球气候变暖0.5℃?这实在是太划算了!于是,制冷剂行业被大佬在谈判桌上决定了命运。
按照约定,二代、三代制冷剂都要逐步淘汰。但淘汰之后谁来补位这事,大佬们也没说,反正先淘汰了再说!当然步子还要一步一步走,发达国家当然要做好表率,发展中国家可以有所延缓,但也要紧随其后,下图展示了三代制冷剂的淘汰周期。
当前中国二代制冷剂仍在应用,但到2025年要削减67.5%,后续会越来越少,三代制冷剂将成为主流。但三代制冷剂也很快将迎来“达峰”,按照规定,三代制冷剂将以各生产厂家2020-2022年的销量为基准,从2024年开始冻结并逐渐减少产量。2022年是基准周期的最后一年,现在扩产还有用,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,等2023年元旦的钟声响起,一切都已尘埃落定。就像你参加高考,最后15分钟一定是想办法把每个空填上,哪怕一点不会也得写个“解”字,对吧?
资料来源:蒙特利尔议定书
于是,各路厂商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疯狂扩产,根据卓创资讯和国信证券研报,截至2021年末,三代制冷剂的主流产品R32、R125、R134a产能合计达到113万吨,较2017年增长了60%。同时,中国还有大约60万吨的二代制冷剂产能(但配额只有约29万吨)。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,2020年中国制冷剂实际产量81.1万吨,折算下来,制冷剂的有效产能利用率尚不足50%,供过于求情况明显,制冷剂价格进入长期的下跌周期。
2023年,各厂商将根据市场情况自行组织第三代制冷剂的生产,供需将会回到正常水平。从2024年起,三代制冷剂的配额将会锁定,但一定不要忘了,2024年发达国家三代制冷剂将会削减40%,预计会产生较大的缺口,全球制冷剂将进入供需紧平衡状态。
历史上,二代制冷剂在2013年左右也出现了相似的配额限制的情况,但价格的上涨并不明显。当时,地下工厂生产猖獗,配额要求形同废纸。同时,三代制冷剂和二代制冷剂成本差别不大,二代制冷剂的缺口被三代制冷剂快速补位。时至今日,中国三代制冷剂产能远超其他国家,政府对于安全环保的监管已不可同日而语。另外,第四代制冷剂成本昂贵,无法及时填补第三代制冷剂留下的缺口,未来几年三代制冷剂弹性很大,有望迎来一波大行情。